 |
 |
白玉黛粉葉 |
星光燦爛黛粉葉 |
黛粉葉喜歡在溫暖、潮濕及非直射的光線下生長。不耐寒,怕乾旱,忌強光暴曬。
多年生常綠草本,莖有單幹及叢生型,葉身多呈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單葉,全緣,葉緣略波浪狀。葉色綠、淺綠或夾雜有白、黃綠或黃色乳斑、斑點或不規則斑塊。葉柄有綠或粉紅等顏色。
佛焰花序從葉鞘中抽出,佛焰苞常呈長圓狀、披針形,肉穗花序較佛焰苞略短,雄花位於肉穗花序之上半部。雌花位於肉穗花序下半部。雌雄花之間有不稔性雄花。
主要品種有
白玉黛粉葉(Camilla),葉卵橢圓形,除了邊緣為濃綠色之外,絕大部份是像玉一樣的乳白色,因此被稱為白玉黛粉葉。
星光燦爛黛粉葉(D.×bausei),葉長橢圓形,淡黃綠色,具深綠和白色斑點,葉緣深綠色。
大王黛粉葉(D.amoena),葉深綠色,葉面沿側脈兩旁具少許白色斑紋及斑塊。
丘比特黛粉葉(Compacta),植株矮小、多分枝,葉中央為黃白色,散佈濃綠色斑點、斑塊,葉緣深綠色。
噴雪黛粉葉(天堂)(Exotica),葉長卵形,深灰綠色,葉面佈滿乳白色斑點。斑塊,約占85%。
生產時為1500-2500呎燭光,溫度要維持在18℃以上,方可維持好的品質。
土質方面以富含有機質之腐葉土或砂質壤土最佳,使用排水良好的介質,介質表面乾燥後再澆水。
黛粉葉耐陰怕曬。光線過強,葉面變得粗糙.葉緣和葉尖易枯焦,甚至大面積灼傷。室內種植時,最好置放在半遮陰的環境下。光線過弱,會使黃白色斑塊的顏色變綠,以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長最好,葉色鮮明更美。室內150-250呎燭光適合生長。
最低可耐75-100呎燭光。
黛粉葉的生長溫度為20-27℃,冬天時,必須保持在16-18℃以上。
在生長旺盛的季節,充裕的水分能使黛粉葉生長茂盛,並向葉面噴水。如久不噴水,則葉面粗糙,失去光澤。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低溫下,生長緩慢,需控制澆水。介質表面乾燥時再澆水。每2-3
個月施用一次完全肥料。
繁殖方式採莖插法、分株法進行。
澆水過多,會引起落葉和莖頂潰爛。若植株僅落葉,莖部不爛,則待溫度回升後,仍能繼續發芽展葉。
盆栽植株生長1∼2年後,基部的新生芽較多,可結合換盆進行分株繁殖。如植株生長較高,可留基部2∼3節剪除地上部,留下的莖節仍可萌芽發枝,保持較好株形。
黛粉葉能耐室內低光,但斑葉品種至少需要150-250呎燭光,否則光度過低會使斑塊和葉色的對比變得不明顯或葉斑消失。
溫度不可低於16-18℃。冬季溫度不低於10℃,否則葉片易受凍害。
介質鹽分過高、溫度過高或相對濕度太低都可能造成葉緣焦枯。過度澆水會產生泌液現象,而造成葉尖焦枯。有些品種接觸5 ppm 以上的乙烯則造成老葉黃化。
|